您的位置:主页 > 企业公益 >

加强企业公益文化建设释放企业发展精神之力

12月9日-12日,人民网策划组织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点赞魅力四川”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成都和自贡,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座谈等方式,了解两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经济转型升级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及经验。人民网邀请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网络文学作家康晨(@半杯馊茶),知名互联网媒体人杜俊明(@互联网俊明说)等四位嘉宾,与媒体记者一起参与考察调研,以期管中窥豹,探寻勾勒四川崛起的现实依据和支撑力量。

四川省是一个极具人文底蕴和传统工业基础的大省,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以及建国以来各个历史关头,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此次参加人民网“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点赞魅力四川”采访调研活动,我们主要走访了成都和自贡两座城市,参观了诸如“纵横大鹏”、“亚信安全”等企业,参加了两次座谈会。虽然走马观花,但依旧获益匪浅。

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成都市的面貌可谓百尺竿头,更上层楼。过去我曾因为公和私的原因来过这座古城若干次,每次给我的感觉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是还是那样的安适,花重锦官城,还是那样地富有魅力。不一样的是,在城市的外观,在普通百姓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气息。

此次调研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民营经济活力、潜力、科创水平、营商环境等,无不令我震撼,发我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地方政府服务企业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良性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为企业服务的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服务于企业的反应能力也得到了各个企业的肯定,这在座谈会上屡次被提及。

其次,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不论成都高新区的总体规模还是企业的单体规模,都气势恢弘,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堪称前列。如入驻的纵横自动化和亚信安全两家公司,都是国内甚至是全球行业内的翘楚。

成都市最近刚刚发布了针对民营经济的“二十五条”总纲,其细节条例也将在年内制定下发,势必促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其三,此行也听到了一些反映的问题,普遍的还是对政策的长期稳定性的忧虑。我想这也可能是企业的普遍问题,很多企业家都有这样的顾虑。如果我们不能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创造性地利用机遇,这可能就会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障碍。

第四,比较遗憾的是,在和各位企业家、企业高管交流的时候,我极少听到企业对社会回报的情况。我个人从事的是文化工作,希望民营企业能更重视用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同时,做好企业回报社会的宣传,这也是企业的文化内核所在。

解读西方那些超级企业,无一例外对慈善公益事业大书特书。公益活动为它们的品牌塑造和企业形象增加了很多分数。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就我观察,不少企业的确做了不少公益活动,但自发的不多,长期坚持且自发的更少。

目前的企业公益文化,很多还是政府指令性(如对残障人士用工额度的倾向政策),或者为政府活动做支持配合的,或是以灾难性事件为触发条件的公益“作业”。

此行参观了两个文创园区,成都的“东郊记忆”和自贡的“1957老盐厂”,就我个人的观感,作为城市的新兴文化地标,其建设和运营可以有更多的方式。

例如,可以借鉴公共文化配送平台的做法,由政府招标,选择出地区内有演出能力的国有和民营团队若干,滚动发布各类公益演出广告,定期参与文化基地举办的各类公益演出、讲座,兴趣爱好培训等。

另外,文创基地都来自于我国初创时期的具有光荣历史的老厂房,那么对青少年不啻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爱城思想的教育。希望通过一系列实践手段,来让青少年知道历史,用交互式体验,来增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自豪感。这也是公益和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方式。

良好的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熏陶人。具有了良好认知的人,其饱满的精神状态,也会铸就其永往直前的动力。精神状态是信念,是支柱,更是一种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精神,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的勇气。今天的科技发展是我们曾经无法想象的,我们必须看到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小进即退、慢进亦退”的道理。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努力跳出本地本单位的“业绩思想”,做大胸怀,要有见贤思进、见贤思齐的雄心壮志。

来源:公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