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益组织 >

毕节“十大员”公益专岗补就业脱贫短板

  盛夏七月,漫步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护林员、护路员等“十大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编织着幸福生活。边走边看,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流经社区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不时远眺,漫山翠绿伸向远方,美景仿佛未曾离开。

  把时间的指针回拨,毕节农村却是这样的现状: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贫困户坐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钱粮……。

  山川依旧,河道不改,而今毕节广大农村已今非昔比。变化的背后,是“十大员”就业扶贫机制的鲜活注脚,是毕节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铿锵足音。

毕节“十大员”公益专岗补就业脱贫短板

黔西县柳岸水乡美如画。史开心 摄

  今与昔的“蝶变”

  从记忆中找寻毕节农村的生活现状,曾令人堪忧。

  “‘脏乱差’的环境卫生没人管,贫困群众就地就业难。”毕节市有关领导在2017年年底调研时发现。

  “贫困户主人翁意识普遍不强,还停留在‘要我干’层面,没上升到‘我要干’的思想境界。”贵州省农委调研处副处长李志良说,这些现象,在毕节不同程度存在。

  毕节广大农村,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但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有十多万。如何提振其“精气神”,把闲散劳动力转为劳动力资产?

  找准症结,把脉开方。毕节市人社部门围绕护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组织公安、交通、林业等部门多方位深入研讨,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就地就业难。

  经反复酝酿,2018年2月,“十大员(护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护校员、护医员、护厂员、治安巡逻员、养老护理员、其他员)”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应运而生。自此,一场就业扶贫战役在毕节打响。

  量身定制岗位、精准招募人员、教育引导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毕节打出了“组合拳”。

  现如今,给乡亲一个精神焕发的美丽乡村在毕节变为现实。徜徉在广大农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崭新漂亮的居民房屋、相映成趣的宣传画墙……映入眼帘,曾经的“脏乱差”环境逐渐变为历史。

毕节“十大员”公益专岗补就业脱贫短板

护路员在清理路上杂物。王纯亮 摄

  转与创的“共振”

  每天一大早,周琴把自家院落的卫生清理干净后,就挥舞着笤帚在包保的路段护洁,遇上乱扔垃圾的村民她上前劝导。

  周琴家住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墙头边社区,此前缺乏动力,生活迷失了方向。自从当上护洁员后,周琴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兼职打零工。

  在全市,像周琴这样的贫困群众不少。对他们开展“志智双扶”,毕节在“转”字上下功夫。

  转变贫困户思维理念,激发内生动力,毕节在岗前培训和教育引导上精准发力。2018年以来,全市7.49万贫困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就业,贫困户“精气神”逐渐提振。

  既要“转”,又要“创”,毕节出实招为“十大员”扶贫专岗提供就业保障。

毕节“十大员”公益专岗补就业脱贫短板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田园风光。尚宇杰 摄

  去年以前,织金县以那镇茶林村贫困户罗永军总想着去省外务工,但害怕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念头在一次次挣扎中打消。今年初,织金县就业扶贫劳务公司推荐他去深圳务工,并定期跟踪服务,这给他吃下了“定心丸”。

  “我现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打工,每月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终于甩掉了贫困户帽子。”罗永军话语中透露着喜悦。他干劲十足,正奔忙在致富快车道上。

  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毕节创新思路,以“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贫困劳动力”模式,建立市场平台,将劳动力资源转变成劳动力资产。

  “我们运用市场化手段,在各县(区)成立国有公益性就业扶贫劳务公司,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在乡(镇)设立分公司,开展扶贫公益岗位人员招募、培训、考核等工作。”毕节市就业局创业指导科副科长马刚说。

  创建“毕节就业云”平台,畅通招工求职渠道。毕节人社部门将全市农村劳动力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录入,推动企业招工和劳动力求职无缝对接。目前,“毕节就业云”可共享市内435万名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和市内外40.64万个岗位需求信息。

来源:公益中国